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观点 | 生态环境传播学的有益探索
最新动态
观点 | 生态环境传播学的有益探索
2024-12-06
8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引领和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在部署蓝天保卫战时,将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安排,进行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历任部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带头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 2016年,在重污染天气最严重的时候,面对艰巨、复杂的舆论形势,时任部长陈吉宁连夜召开记者招待会,走上发布台,向媒体和公众阐述大气治理问题、回应舆论热点话题。2018年,时任部长李干杰出席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宣传工作与加强污染治理同等重要,他把"做好宣传工作"总结为做好大气治理工作的几大经验之一。孙金龙书记和黄润秋部长上任后,一如既往支持和重视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孙金龙书记强调,"舆论引导工作很重要,一支笔抵百万军",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舆论引导定下基调。黄润秋部长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用"房间和人数"的形象比喻,通俗易懂地解释了
疫情期间污染成因问题,消除了社会公众的疑惑。
在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领导班子的统一指挥下,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探索,持续发力,形成了一套务实有效的机制和方法。
一是建立例行发布制度。2017年1月,生态环境部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第一场发布会就是大气污染防治主题。同年的9月和10月,又连续两个月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新闻发布会。此后,每年保持举办一场大气主题发布会的节奏,公布当年大气治理工作的进展、成效和安排,并积极回应大气污染防治的热点话题。
二是开通新媒体公众号。2016年11月,生态环境部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大气环境质量预测预报、重污染天气应急开展的工作等信息,使公众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权威信息,对于消除谣言、疏导焦虑、增强信心起到很大作用。
三是邀请媒体走进一线。近几年,生态环境部经常邀请媒体参与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伴随式"采访,与督查人员同吃同住同行,让记者亲身经历执法督查工作,同时,组织媒体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让记者走进一线亲身感受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及成效,新闻媒体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作品。
四是加强科普宣传。2017年以来,持续组织专家围绕大气污染成因、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治理路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等撰写解读文章,编发"科学认识PM
2.5
"等环保小知识,便于公众提升科学素养,增进大气污染科学治理的共识。
五是统筹系统资源力量。指导督促地方建立完善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发布进展、回应热点,满足不同地区公众信息需求。推动建立起以部"两微"为龙头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新媒体矩阵,实现上下一心、同频共振。
随着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污染防治宣传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舆论引导效果逐渐显现,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越来越理性、科学、客观,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给予了更多的赞许和期待,人们从最开始对重污染天气的恐慌、怨言和无奈,逐渐转变为对治理的理解、肯定和点赞,大气污染舆情总体正面积极,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
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寻大气污染防治舆论传播的规律与特点,在国家设立的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中,专门安排了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舆情攻关课题项目,专题开展重污染天气舆情分析与引导研究。目前,研究任务已顺利完成,汇集形成了《环境传播创新实践:以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为例》一书。本书总结回顾了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历程,结合舆情数据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处置经验,从工作流程、保障机制、策略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深入研讨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不少有借鉴性的观点。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更高期盼,大气污染防治舆论引导工作仍充满风险和挑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法,提升工作效果,为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实基础,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生态环境部原新闻发言人、宣教司司长,本文系作者为《环境传播实践创新》一书所做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来源 | 中华环境
近期文章推荐
十年环境新闻回放④:让蓝天更蓝,需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理论 | 以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监测 | 地下水“体检”如何做?监测人员大揭秘
十年环境新闻回放③:“谁污染,谁修复”缘何变成“企业污染,政府买单”
环境记协召开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主席办公会
十年环境新闻回放②:“污染典型”能否变“治污典范”
中国环境记协
微信号:zghjjx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