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广西 | 从治废到共生——国能南宁发电“无废工厂”炼成记
最新动态
广西 | 从治废到共生——国能南宁发电“无废工厂”炼成记
2025-10-092

  9月,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热浪裹挟着机器轰鸣。一辆辆满载白色泥块的货车不断驶入国能南宁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南宁公司),车斗里的白泥是制糖、造纸企业厂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原本的“烫手山芋”,在这里变成了“宝贝”——经过高温脱硫反应,最终成为建材行业抢手的石膏晶体。


  近日,记者在该公司原料区看到,刚卸货的白泥堆成小山,表面泛着淡淡的灰白色。“这是从周围的造纸厂运来的,每天至少有40车。”国能南宁公司维护部副主任王万明介绍,白泥是制浆过程中产生的碱性固废,碳酸钙含量超90%,但因含硅、铝等杂质,过去只能堆放在厂区角落,“既占地方,又担心下雨污染土壤”。


  转过拐角,两座巨大的脱硫塔傲然挺立。白泥正通过密封管道被输送至浆液制备系统,在那里与工艺水混合,搅拌成密度为1250千克/立方米的乳白色浆液。王万明指着搅拌罐说,“白泥的粒度比石灰石细得多,95%的颗粒小于45微米,脱硫活性更高——就像更细的盐更容易溶解,它能更快地‘抓住’烟气里的二氧化硫。”


  时间回溯到2017年,彼时的国能南宁电厂正面临双重压力:传统脱硫依赖石灰石,每年需消耗10万余吨,不仅采购成本高,矿山开采还会破坏生态环境;湿式球磨机制浆系统年耗电达数百万度,与“双碳”目标背道而驰。而另一边,地方政府与企业正为每天超千吨白泥的处置问题而发愁——若继续堆存填埋,将威胁土壤和地下水安全。


  “能否用白泥替代石灰石?”在政企座谈会上,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出后,国能南宁公司立即成立专项小组,派遣技术员走访20余家制糖、造纸企业。“我们检测了上百个样本,发现白泥不仅碳酸钙纯度高,而且运输半径小,非常适合本地消纳。”国能南宁公司安全环保监察部副主任郭逍回忆。


  然而,当时国内还没有长期100%用白泥替代石灰石的先例。为此,国能南宁公司联合华北电力大学组建攻关团队,从全面分析白泥理化特性、多工况运行调试优化、升级改造设备等一系列举措入手,推进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应用。


  经过两年的攻坚克难,2020年12月,两套总投资超1000万元的白泥制浆系统正式投产,单日处理能力达1400吨,恰好满足两台660MW机组的脱硫需求。如今,国能南宁公司每年消纳白泥超10万吨,减少石灰石开采约60万吨,节约成本超5500万元。“副产物石膏全部卖给水泥厂做原料,真正把固废变成了香饽饽。”郭逍说。

来源 | 广西生态环境 广西日报


扫描二维码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往期回顾


新华社 | 海拔3000多米放“气球”?浮空艇助力青藏科考

经济日报 | “大树王国”借绿生金

新闻战线 | 将严肃主题转化成有温度的传播产品

四川 | 内江、资阳生态答卷请查收

云南 | 2025年度云南省生态环境标准和环境健康管理业务视频培训班在昆举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