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组织编制的《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标准编号:T/CSW 0001-2025)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导则”于2025年9月9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公告,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生态社区建设迈入标准化、规范化阶段。
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转向微观社会单元的有力抓手。社区是一座城市的细胞,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最为紧密,人民群众生活在生态宜居的社区中,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更加可感可及。生态社区建设是有效推进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融合、共同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在论坛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作为全国性、枢纽型、引领性专业社会工作社团组织,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成员,愿与各方携手,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特色鲜明、接轨国际的ESG评价体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首个社会团体标准,也是国家提出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后全国第一个生态社区建设方面的团体标准——《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发布,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国家倡导建设高品质生态社区的创新与探索,将助力全国生态社区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责任真正可衡量、可提升、可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据悉,“导则”充分考虑了当前中央关于基层减负和规范创建示范、评比表彰等要求,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理念引领。紧密围绕美丽城市和高品质生态社区建设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融入到社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居民生活的全过程。二是系统全面。强化约束,注重引导,能够反映社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三是科学合规。符合自然规律和社区运行规律,满足相关法律、制度、标准要求并响应国家政策。四是务实高效。注重实操,评估指标可量化、可操作,流程简洁明晰,注重经验推广。
在做好“导则”的宣贯工作方面,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地工作。“导则”编制工作从2024年6月启动,今年1月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立项,到本月初发布历时一年多时间。从框架起草到标准发布,经过十余次讨论修改、征求意见与审核审议,累计听取、采纳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引用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上百个。
“导则”将在社会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宣贯并选择若干社区实施。一是组织宣贯会,就建设内容和评估实施等关键环节,对相关使用单位进行培训和宣传普及;二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选取若干社区进行试点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为后续“导则”修订提供支撑;三是以“导则”为依托,开展生态社区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此外,“导则”系统提出生态社区建设的核心指标与评估方法,涵盖规划、建设、运营及持续提升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明确生态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社区参与机制等关键要素。其亮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分类指导,针对城市、乡村、城镇结合部等不同类型社区,制定差异化建设标准;动态评估,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社区生态绩效可监测、可考核;二是共建共享,强调居民参与和多方协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治理模式;三是多维发力,推动标准落地与应用。
来源 | 公益时报 记者:李庆
扫描二维码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往期回顾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赴天津市、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辽宁 | 大连市应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精细化水平
吉林 | 吉林省生态环境法治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培训班在长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