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平利,山色如黛,云雾轻拢。车沿盘山路蜿蜒而上,窗外是漫山遍野的茶垄,层层叠叠,如大地抒写的绿色诗行。蒋家坪村凤凰茶山,就静卧在这片诗意的最深处。
8月28日,“美丽陕西我先行”调研采访团来到蒋家坪村的凤凰茶山时,没有看到想象中采茶繁忙的景象——季节已转入初秋,但山间并不寂寥:山上游客络绎不绝,举着手机与身后茶垄合影;几位女士笑语盈盈,挥动彩巾,为翠绿茶山添了一抹流动的斑斓。
在山脚平台,调研采访团见到了蒋家坪村原党支部书记罗显平。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如今成为了这片茶山的讲述者。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考察调研期间来到老县镇蒋家坪村凤凰茶山,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勉励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微风过处,送来茶香。在罗显平身后,“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产业做好”几个大字,默默见证着五年来的山乡巨变。如今的凤凰茶山,茶园面积从2000亩扩展至2750亩,新加工厂拔地而起,茶企相继入驻,年产值突破400万元。更可喜的是,茶旅融合渐入佳境——农家乐与民宿兴起,五年来蒋家坪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走下茶山,调研采访团来到老县镇锦屏社区。不同于山间的自然辽远景象,这里洋溢着温暖的生活气息。
2011年以来,这里安置了易地搬迁群众1346户、4173人。如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锦屏社区交出了一张“微治理+大产业”的答卷。
社区引进6家新社区工厂,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推行“六小工程”——小超市、小库房、小餐桌、小课堂、小厅堂、小菜园,让新市民真正安下心、扎下根。
在三秦电子车间,正在忙碌的林女士告诉大家:“前几年全家在江苏做餐饮,收入虽多,花销也大,更顾不上孩子。”她停下手里的活,“如今在社区工厂上班,赚得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家、陪伴孩子——这是最让我高兴的事。”
平利的产业故事,不只有茶。
在平利县神草园茶业有限公司,调研采访团见到了被誉为“人类福音草”的绞股蓝。这家成立18年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拿下八个“全国第一”,拥有22项外观专利、4项发明专利申请,成功选育“平利1号”“平利2号”等新品种。
“别看这株草小,它蕴藏着大产业、大健康、大科学。”企业负责人拿起一盒绞股蓝龙须茶说。从茶品到化妆品、方便食品,平利绞股蓝正在大健康领域开辟出一条新路。
目前,平利县有绞股蓝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绞股蓝产品产量达到7000余吨,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达7000元。培育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4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家,“公司+标准化+工厂+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绞股蓝产业已经成为平利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极目远眺,但见青山连绵,云雾缭绕。山城平利,因茶而兴,因绿而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来源 | 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陕西生态环境
扫描二维码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