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法制日报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茶韵悠长宜论道 法护径山千年青
最新动态
法制日报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年茶韵悠长宜论道 法护径山千年青
2025-08-211



真理如金,点石成“绿”。时光执笔不辍,从之江大地到万里神州,一张张“只此青绿”的山河图徐徐铺开,至今年8月15日,恰好二十年整。

这一天,距离余村车程仅一小时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游客接待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省市区三级政法单位、市法学会专家学者、径山镇村干部……大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杭州市法学会生态环境法研究会成立、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启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理论与实践“双向奔赴”,执法与司法并肩偕行,盛夏径山青翠的茶园和竹海间,下一站是向法、向绿、向共富、向未来。


生态文明之都的法治翅膀

今年5月,杭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的《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以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手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超大城市落地提供了“杭州方案”,为杭州市域生态文明建设插上了“法治翅膀”。在此背景下,杭州市法学会生态环境法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成立,是应时应势而出,也是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作为之举。

近年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推进环资审判工作现代化,入选最高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首批入库参考案例,浙江省首创环境资源技术调查官制度、首次在判决主文里写明购买碳汇……杭州的生态法治建设一直走在前列,法院发挥出重要作用。今年6月,杭州中院院长唐学兵担任审判长公开审理一起华南梅花鹿被猎捕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环资技术调查官专业意见的支撑下依法判决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研究会正由杭州中院发起成立,据刚当选为首届会长的毛煜焕介绍,作为市法学会的分支,它有着多重定位,既是生态环境法治领域的专业研究平台,也是法院与高校、科研机构、行政执法部门沟通合作的桥梁。

“研究会的成立对杭州市法院高质量开展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毛煜焕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他介绍道,研究会可以为法院提供生态环境法治领域理论支撑与前沿指引,助力破解新型法律问题和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协同研究、案例研讨、学者发声凝聚各界共识,为法院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协作动能,推动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从个案正义向系统治理的转变。

当天,研究会发布了“杭州生态法治创新事例”十则,既有司法机关协同保护机制,也有余杭生态环保部门“天空地”一体化监管这样的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创新。“协作”“共治”“修复”“监管”是其中最多见的字眼,彰显着杭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省会城市,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中浓厚的预防性司法、修复性司法、绿色司法等前沿理念。会后紧接着召开了生态环境修复研讨会,会长毛煜焕以《绿色司法的实践创新》为题作主旨发言,副会长徐祥民教授围绕《绿水青山的几种价值》作主题发言。

“下一步,研究会将聚焦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前沿热点难点问题,构建起跨学科、跨领域、高层次的交流平台。”毛煜焕说。


余杭径山:青山长出“金叶子”

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径山村举办,并非偶然。从偏居一隅的昔日贫困村到人头攒动的径山镇文旅龙头,径山村的蝶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千年前“径山客”苏轼笔端的翠色和禅意,以及在他生活的北宋时代极为兴盛的点茶文化,至今仍在杭州西部这片山水间焕发着强大生命力。径山镇地处浙北天目山余脉,生态资源丰富,万亩茶园不仅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禅茶之乡”的文化印记。2022年,“径山茶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生态+非遗”是径山的致富“密码”,激活了古老的茶产业,激发出文旅融合新动能。市人大代表、径山村党委书记俞荣华说,曾经的径山茶论斤讲价,如今的精品茶按克销售,“绿叶子”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叶子”。近年来,余杭区走出从“一叶生”到“百业兴”的特色振兴之路。在非遗的加持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越走越宽,禅茶主题游、茶衍生产品、茶文化IP……越来越多村民依靠绿水青山,端上了“生态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着径山“绿转金”的致富路,“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法宝则进一步将“致富”引向“共富”。2025年7月4日,一场主题为“以民主协商的宝贵经验推动走好共富路——浙江余杭践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士围绕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等议题展开研讨。“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发源地正在径山镇。

生态共富的背后是日益迫切的法治需求:执法效能有待提升,生态损害赔偿和修复机制尚不完善,执法与司法的协作仍需加强。

如果说研究会重在理论研究、案例研析,在径山这样的生态环境保护一线,一个司法保护基地刚好可以派上大用场。


我们的山,我们一起守护

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的设立得益于余杭区公检法部门近年来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领域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余杭公检法胸怀区域高质量发展大局,加快拓宽生态保护的司法路径。余杭检察聚焦大运河、古树名树、湿地保护、土壤污染等重要领域加强公益保护,督促电商平台全面下架电捕蚯蚓设备,守护生物多样性。余杭公安协同生态环境部门筹建生态行刑共治中心,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搭建生态保护执法协作平台。余杭区人民法院连续两年将服务保障“美丽余杭”建设纳入全院“八大行动”,加强环资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设立径山生态环境资源共享法庭,守牢司法保护的“最后一道关口”。

做实生态司法修复是余杭法检推动设立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的初衷之一。2023年,在审理一起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时,余杭区人民法院对非法收购转卖废机油造成土壤污染的被告人唐某某依法判处非监禁刑同时适用罚金刑、没收违法所得,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相关经营活动,彰显“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经庭审教育及庭后释明引导,唐某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自愿向法院缴纳2万元认购碳汇用以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余杭法检两院在探索“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机制上跨出第一步。

另一个初衷是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府院协同。2024年8月,余杭公检法联合区内八家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区级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成为径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基地的先声。

这是杭州首个由区内公检法等部门共同参与设立的司法保护基地。之所以选址径山,颇有一番“巧思”。一方面,基地通过协作机制形成保护合力,聚焦茶产业、文旅融合等领域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共同守护径山的山、水、茶,余杭区人民法院将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并以基地为平台加强会商。此外,径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碳汇资源还将有助于守护“绿色正义”,基地将为异地修复和补植复绿提供稳固场域,预估修复执行率高、苗木成活率好。“该基地如能充分发挥作用,将是杭州市法院在生态环境修复机制上的有效创新和有益探索,值得充分肯定。”杭州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俞春伟对此充满期待。

“我们将深入发掘基地在生态修复、司法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期待能以基地为平台与市法学会生态环境法研究会共同开展学术沙龙、法治宣传等活动,也将积极向研究会提供来自一线的‘源头活水’。”余杭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文柱说道。

当天,杭州十三家基层法院共同签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倡议书》,余杭公检法等十一家区内单位共同签署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联合承诺书》……在下一个二十年即将开始的时刻,法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法护非遗在余杭迈出新的一步。

生态惠民,金叶富民,司法为民。在径山,“生态”是具象化的——是人民群众共享清新空气、清澈溪流、清甜山泉;“共富”是丰富多元的——是生态打底,非遗赋能,百业兴旺,法护青山。

让我们期待下一个二十年。

来源 | 法治日报 记者:王春 通讯员:梁芳 魏琪


扫描二维码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往期回顾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工作交流会议在京召开

贵州 | “中国凉都”20年的绿色跃迁

辽宁 |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2025年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推进会暨半年执法工作会议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讲读》第四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主讲人龚维斌)

民生周刊 | 习近平与美丽中国建设:“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干部群众访谈录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