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等社会组织联合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餐饮行业协会,奶茶、咖啡商家等联合举办了一场现制饮品减塑沙龙,共商减塑对策,并发起“益杯行动”,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重庆“无废城市”建设。
据行业报告及历史数据推算,2024年中国现制饮品(包括茶饮、咖啡、果汁、酸奶饮品等)的总出杯量超过500亿杯,市场规模达6279亿元。其中,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占现制饮品市场的50%。2023年,我国共消费了超过213.1亿杯现制茶,相当于平均每秒就喝掉676杯。这些茶饮消费,同时伴随着约43.04万吨塑料垃圾的产生。同时,精致的饮料包装作为营销手段,令饮料杯的重量明显增加。2022年,有环保组织调研发现,一杯茶饮的包装中非必要部分占包装总重量的30%以上。
随着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该市的现制饮品行业作为快速增长的餐饮零售品类,其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也日趋突出。
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餐饮(现制饮品)减塑痛点与突破”展开深入交流。政府部门代表提出,将完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出台针对现制饮品行业的减塑标准与激励措施;行业协会代表呼吁建立行业自律公约,推广绿色包装技术与管理经验;企业代表则建议通过“碳积分”“绿色消费券”等方式激发消费者参与热情;重庆市渝中区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代表则分享了国际和国内的减塑案例,认为奶茶咖啡行业减塑可以使用“决策树”模型评估包装设计,尽可能实现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目标。
在场参会单位联合发起“环境友好·益杯行动”倡议,倡议饮品商家接受公众自带杯,堂食优先提供重复使用杯子,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门店垃圾分类和倡导绿色消费。倡议公众实践自带杯等绿色消费模式,主动向商家和品牌表达绿色消费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来源 | 公益时报 作者:高文兴
扫描二维码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