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环境 | 以煤立市的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
最新动态
中国环境 | 以煤立市的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
2025-05-181


站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骏马光伏电站”的观景台上眺望,连绵的光伏板与板间新生的沙柳、紫穗槐构成一幅“绿电牧歌”图。这座建在库布其沙漠中的光伏电站,正以“光伏+生态”的创新模式,为鄂尔多斯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日前跟随“510中国品牌日 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调研团队踏入这座“暖城”,进一步了解到,作为全国1/6煤炭储量的“能源心脏”,这座曾以“黑金”为主动脉的城市,如今正在通过创新科技重构产业基因。


矿区修复,“黑色”向“绿色”的华丽蜕变

走进白音提布光储电站,连绵的光伏矩阵宛如一片波光潋滟的“能源湖”,板隙间低伏的耐旱植被悄然蔓延。曾经的荒废布尔台采煤沉陷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布尔台采煤沉陷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白音提布光储电站正是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建的国家能源集团天骄绿能25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采煤沉陷区因地下开采导致地表塌陷、土壤结构破坏,通常无法继续用于农业或城市建设,属于闲置或低效土地。”白音提布光储电站站长康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储电站采用“光伏+储能+生态治理”的创新模式,在这里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介绍,电站55万多块光伏板遮挡住了裸露地表,抑制了沉陷区常见的风蚀、扬尘问题,局部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光伏阵列的支架基础和植被恢复措施(如板下种植耐阴作物或苜蓿等固土植物)可稳定土壤,促进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

“目前,白音提布光储电站每年输送约4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等效利用小时数达1600小时,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余吨。”康宏说。

从矿坑到蓝海,白音提布光储电站的实践,也是鄂尔多斯市近年来不断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鄂托克旗,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3个共计22兆瓦,通过绿电“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消纳模式,推广应用电动重卡,有力促进了矿区运输低碳化转型。

东胜区完成亿源-泰生煤矿、宏丰-聚鑫隆煤矿、腾远-前进煤矿3个片区治理,总面积5.44平方公里,种植沙棘经济林1.46平方公里,增加光伏项目储备用地3.98平方公里。

准格尔旗正在试点打造“井工+露天”整山整沟治理样板,稳步推进复垦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新模式,已治理面积7.3平方公里,已完成绿化面积330公顷,建成“光伏+万牛养殖”项目和万亩紫花苜蓿基地。


固废利用,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呼吉尔特矿区中部的门克庆井田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充填项目现场,由煤矸石和矿井水制成的矸石浆液被泵送至所需充填工作面上方地表的注浆钻孔,再通过钻孔向下注入离层空间进行充填。

通过将煤矸石制成浆体注入采空区离层空间,既实现了对工业大宗固废——煤矸石的有效利用,消纳了露天堆存固废,又抑制了地表塌陷,降低采煤对含水层的破坏,真正实现了煤矸石“从哪来、回哪去”“以废治灾”的闭环治理。

据了解,鄂尔多斯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2671亿吨,约占全国的1/6。2024年,鄂尔多斯市生产煤炭9亿吨,约占全国的1/5,完成电煤保供任务5.9亿吨,约占全国27%。

当地煤炭开采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处理费用比较高,占地面积比较大,曾一度是当地环境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门克庆井田煤矸石覆岩离层注浆充填项目仅是当地探索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努力探索能源绿色开采技术,追求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提供最大的能源福祉。”鄂尔多斯市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510中国品牌日 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介绍道,目前,鄂尔多斯市已与国内2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科技合作项目40多项。裕兴煤矿、煤矸石充填开采试点、被评为国家充填开采实验室的示范基地。

煤矸石全组分高值化协同综合利用项目位于达拉特经济开发区,相关技术可实现煤矸石转化为高附加值新材料和化工产品,整个过程全闭路循环,无二次污染,固体废弃物可全部高值化利用。

此外,酸刺沟煤矿煤矸石发电项目实现“变废为宝”,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清洁电力,每年消化煤矸石及劣质煤约400万吨。

不只是煤矸石,在鄂尔多斯市的积极推动下,煤泥、矿井水、高铝、粉煤灰等废弃物的资源化、产业化利用水平均得到稳步提升,基本实现了污染物低排放、零排放。


创新驱动,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元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

在库布其沙漠,国内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新能源基地项目正将漫漫黄沙转化为绿色电能。

在蒙苏经济开发区,全球首个零碳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已实现量产,每度电的碳足迹追踪系统让绿色制造有迹可循。

中国华能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达拉特发电厂9号机组采用新一代清洁高效超超临界技术、深度调峰能力达25%额定负荷,在频繁顶峰深调的情况下,较亚临界机组供电煤耗普遍低25—65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普遍低2%—5%,二氧化碳排放较国家标准降低23.43万吨/年,以较强的煤种适用性有力促进了鄂尔多斯市地区低热值、高硫分煤炭就地转化。

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长刘瑞宗表示:“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超35%,围绕风光氢储车打造了18条新型产业链,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当地将氢能产业发展作为培育精致生产的重要工程之一,率先在自治区印发实施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不断扩大风光制氢项目示范,积极探索以甲醇液氨为储氢载体的示范应用。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获批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11项,总制氢规模达29.18万吨/年,其中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和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光伏制氢项目已建成;建成加氢站11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余辆,规划布局煤矿至集运站、化工终端等10条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输专线。

可以看到,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这座昔日的“煤海”之城,正用科技之笔将“黑色基因”改写为“绿色代码”,在“双碳”赛道上跑出了“生态账本”与“经济账本”双赢的加速度。

来源 | 中国环境 记者:乔建华


扫描二维码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往期回顾


美丽中国特邀讲师团座谈会在京召开

朝阳 | 古都生态韵 少年环保行——朝阳区2025年度中小学生生态环保主题演讲比赛圆满收官

广西 |《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生态环境部发布5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青海 | 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